热引湿邪,上乾清分,鼻必为塞,故用湿家,身烦疼,可与麻黄加术汤,发其汗为宜,慎不可以火攻之。 色者,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也。
转索无程知曰:紧为寒邪方盛,直细中有转动急疾之意,故谓如转索也。推其意,得补则经气实而不传,殊不知仲景之意,针足阳明为迎而夺之,以泄其经之热,使热邪得泄,不至再传他经,故云愈也。
阴阳不相引则病,相引则和,故曰:欠者无病也。然则偏阴多寒,偏阳多热,其为瘅、为温、为牝,莫不自少阳而造其极,补偏救弊,必从少阳之界,使邪去而阴阳适,归于和而后愈也。
得吐者,内寒已伸,故为中病也。 脱气者,谓胸中大气虚少,不充气息所用,故疾行喘喝也。
脉沉为水滀,脉弦为支饮,脉动为痛,脉数为热,设或病脉不应,则于其三部太过不及,阴阳变化相乘之理,消息诊看。人之体躬,卫统气而行脉,外荣统血而行脉中,故凡呼吸出入,上下于中,莫不因息以游布于四体,随津液而流通于周身,故随时动作,而效像夫脉之形容也。
脚肿如脱,即上条独足肿大,甚言其肿之甚也。脐之上下左右,四藏之位也,四藏之气,不安其位故动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