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《伤寒》有附子泻心汤,用大黄、芩、连、附子,寒热之并用者;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,以人参、大黄、黄芩、姜、桂,补泻寒热之并用者。 自《素问》而下迄于今,经所不载,无传记而莫闻其名焉。
凡乳痈服薏苡仁粥好。按《本草纲目》紫草发明下,李时珍曰∶紫草气味苦寒,如痘疹欲出未出,血热毒盛,大便闭涩者宜之,已出而紫黑便闭者,亦可用;若已出而红活,及白陷大便利者,切宜忌之。
脉皆沉滑,病不在肾乎? 不知天雄长三寸以上,旁不生子,故名曰雄。
腑病属阳,阳主动,故其痛多走注而不止。盖酒随卫气先行皮肤,先充络脉。
由脬内素有冷气,因产发动,冷气入脬故也。燥能胜湿故用二术。淡能利湿故用二苓。
经云∶阳络伤则吐血,阴络伤则下血。若谓正气虚者,补中、下二焦之元气,以御六淫之邪,则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