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肺气燥极,亦有此症。其中有恶阻者,胎初凝结,养于坤宫,土气卒然不舒,故生呕吐等情,法宜温中而行脾气。
问曰:两目两眥,赤脉缕缕,痛甚,舌肿厚,小便不利者,何故?在病不过毛发苍陨等疾,犹秋叶之摇落,而根干精华内蕴也。
答曰:此肾中之阳暴浮也。又云:吐利而身痛不休者,宜桂枝汤小和之。
夏暑内伏,为四时之痎疟。法宜滋肾、泻火为主,方用六味地黄汤,加知、柏,解见上。
乃张洁古误以静而得之为中暑,中暑者阴证,李东垣宗之曰:或避暑热于深堂大厦,其病头痛身疼,恶寒发寒无汗,为房室之阴寒所遏,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,大顺散主之。后人未解得人活一口气之至理,未明得千万病形,都是这一个气字之盛衰为之,一味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讲究,二十八脉上揣摹,究竟源头这一点气机盈、缩的宗旨,渐为诸脉所掩矣。
寒暑互伏,如环无端,若冬之正伤寒,夏之中暑,俱是中而即发之病,无邪内伏,故无互转之证。夫兵荒之后,人多病疫,固在人事,不在天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