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其名,分其经,审其症,察其脉,识阴阳,明表里,度虚实,之标本者,是也。若润者,甘温扶中。
《灵》《素》治疟大论,莫详于此,迨后世刺法置而不讲,长沙研求要领,随证立方,补《内经》之未逮,虽方药与刺法治各不同,而辨证搜根知机则一。因思而远慕,谓之虑。
凡病者恶寒而不欲近衣,不可吐之。燥火多盛于秋冬,以秋分后天气不降,地气不升,二气分而草木黄落,山水涸,人身应之,燥火之病见焉。
设或目中不了了者,又为可治之症也。其脉起于鼻,上额,络于目,循于面,行身之前,终于左足内踝。
手太阳又手少三焦。又云∶凡五月辛,己日不可针,针灸服药,出血致死。
刺入三分,留三呼,灸三壮。<目录>卷之一\添加类伤寒四症疮毒初生,必有寒热交作,不可作伤寒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