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无已云:小便利则大便□,此有燥屎乃理之常。身温腹满下利,太阴证也;身寒欲寐下利,少阴证也。
脉弦亦即合病内少阳胜而阳明负之互词,刺期门以泻木邪之盛也。法当从太阳、阳明合病,不下利但呕方有执曰:食谷欲呕胃寒也,故曰属阳明,言与恶寒呕逆不同也。
凡三阴三阳,若汗、若吐、若下,若温针、火熏、火熨、火灸、火劫等法,致诸坏病者,有汗后亡阳,眩冒振惕,魄汗不收;有下后虚中,结胸痞□,下利不止;有吐后烦乱腹满,有温针失血惊狂,甚至阳毒斑狂,阴躁欲死,神昏□语,循衣摸床之类是也。经曰:因于湿首如裹是也。
脉数之病,虽皆发热,然其施治不无别焉。汪琥曰:表有风热而反灸,是以实作虚治也。
若能食者,知胃将和,但大便□耳!当导之,不可下也。不可引前条宿食,轻用大黄,重伤脾胃也。
阴盛者属阴经,则下利为虚寒,即论中所谓少阴下利反发热不死,少阴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不恶寒而面赤者是也。关节疼痛者,寒湿之气,走注内渗,所以脉沉而细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