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脉不及,下气为泄者是也。一小儿眼胞微肿,咳嗽恶心,小便泔白,余谓脾疳食积也,用五味异功散,佐以四味肥儿丸而愈。
若乳下婴儿,当兼治其母,仍参一小儿夜间发热,天明如故,或小腹作痛,饮食少思,面色痿黄,热时面赤,不时饮食,此食积所致,用下积丸,治之而消。毕姻后,前症俱作,手足并冷,前药又各加姜、桂一钱,数剂少应;至六十余剂而愈。
饮食劳倦者,补中益气汤。 朝用柴胡清肝散,夕用异功散加钩藤钩而愈。
至三百二十日十变五蒸,生戊属足阳明经胃腑,其发不食腹痛而吐乳,脾与胃主土,天五生土,地十成之。 若肝木侮脾者,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、半夏、芍药,以治肝补脾。
盖翳膜者,风热内蕴也,邪气未定,谓之热翳,而浮于外;邪气已定,谓之冰翳,而沉于内;邪气既深,谓之陷翳,宜升发之,退翳之药佐之。视病新久虚实,虚则补其母,实则泻其子。
阴精者,乃五谷之精,上荣心肺,以降肾肝,故曰其人寿。后作功课太劳,盗汗发热,用八珍汤、六味丸而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