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欲实,木当平之,必肝气清而水土治,故刺期门而三阳自和。 咽燥、口苦、恶热,热虽在里,尚未犯心;愦愦、怵惕、懊,虽入心尚不及胃;燥渴欲饮,是热已入胃。
”以是知苦从火化。阴阳俱紧,为太阳少阴相似脉,尚未有知之者。
伤寒五六日,呕而发热者,柴胡汤症具。时大热而身反欲复衣,时大寒而反欲裸身,此病在骨髓,与病营卫者不同。
真武是引火归原法,坎阳有余,能出形躯之表而发热,麻黄附子汤是矣。胸烦不呕去参夏,加蒌若渴半易根,腹痛去芩加芍药,心悸尿秘苓易芩,胁下痞硬枣易蛎,不渴微热桂易参,咳去参枣加干味,小柴临证要当斟。
如十三日不解,过经下利而谵语,与下后不解,至十余日不大便、日晡潮热、独语如有所见者是也。 见麻黄证,即用麻黄汤,见桂枝证,即用桂枝汤,不必问其为太阳阳明也。
少阴病八九日,一身手足尽热者,以热在膀胱,必便血也。合目则卫气行阴,而兼汗出,热淫于内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