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尔咽痛,恐复欲下利,不可以时气外感阳火之喉痹治之也。风寒之邪从阳明而传少阳,起初不渴,今服柴胡汤已,反渴者,是少阳转属阳明也。
今太阳病,关节疼痛而烦,小便不利,大便反快,脉不浮细而沉细,是湿邪内盛而为湿痹不通之候也。皮肤为表,骨髓为里;六府为表,五藏为里,此以身体之浅深,藏府之阴阳分表里也。
风寒客于二经,则有头摇、口噤、反张、拘强之证,故名痉病也。烦者,阴为阳扰也。
此类数条最为难解。蛔厥主以乌梅丸,又主久利者,以此药性味酸苦辛温,寒热并用,能解阴阳错杂,寒热混淆之邪也。
伤寒,太阳经中之一病,非谓太阳经惟病伤寒也。再上条中寒食难用饱,无汗小便难,欲作谷疸,以其尚能少食微烦,犹有阳气故也。
阳明之脉其直者,从缺盆下乳内廉下,侠脐入气街中。 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,则所云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气因和尽之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