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之士,谨此五者,终身无苦。故弹搏之脉,惟见于左、右中关耳。
一面先令一人扶产妇虚坐,又令一妇人用两手大指,按定产母两肩上肩井穴,前药温服,其胎即下。《圣惠》云∶儿生一宿,抱近明无风处,看脐上有赤脉直上者,即于脉尽头灸三壮,赤散即无患矣。
有用生脉散,对解毒汤而愈者。须刺入一、二寸,内少苏合丸于内,粪出为快。
丹溪曰∶产前脉细小,产后脉洪大者,多死。色泽以浮,谓之易已。
午前小,午后大,随天地之盈亏。 盖欲产之时,脐腹疼痛,儿身未顺,收生者,却教产母早用力。
以王节斋之高明,亦因仍而不觉,岂一时之误否耶?又宜葱刺鼻法、肘后灸法、管吹下部法。